實驗動物是盡量選擇研究對象的功能、代謝、結構及疾病性質與人類相似的動物。醫學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要探索人類疾病的發病機制,尋找預防及治療方法,一般來說,動物所處的進化階段愈高,其功能、結構、反應也愈接近人類,如猩猩、獼猴、狒狒等非人靈長類動物是zui類似于人類的。
實驗動物的性能特點:
實驗動物是胚胎學、病理學、解剖學、生理學、免疫學、牙科學和放射醫學研究的理想動物;我國南方和印度生產的獼猴有很多特性與人相似,可用于細菌、病毒和寄生蟲病的研究。例如脊髓灰質炎、麻疹、皰疹病毒感染、弓形蟲病、阿米巴腦膜炎、南美錐蟲病、間日瘧和惡性瘧,以及自發性類風濕因子,奴卡氏菌病、病毒性肝炎等,對痢疾桿菌和結核分枝桿菌也較敏感。獼猴的生殖生理非常近似于人,月經周期也是28天,可用于生殖生理、計劃生育及避孕藥研究。但實際中,非人靈長類動物屬稀有動物,來源很少,又需特殊飼養,選擇有很大困難。另一方面,也并非只有非人靈長類動物與人具有相似性。許多哺乳類實驗動物在某些功能、代謝、結構及疾病特點方面也與人類近似。可從如下幾方面將不同實驗動物與人進行比較,以便充分利用其相似之處為科研服務。
組織結構
哺乳動物之間,有許多組織結構上的相似點,因而其生命功能基本過程也很相似。如豬的皮膚組織結構與人類相似,其上皮再生、皮下脂肪層、燒傷后的內分泌及代謝等也類似人類,故選用小型豬做燒傷實驗研究較為理想。
系統功能
許多動物各系統的功能與人類是相似的,如犬具有發達的血液循環和神經系統,在毒理方面的反應和人類也比較接近,適于做實驗外科學、營養學、藥理學、毒理學、行為學等方面的研究。兩棲類的蛙和蟾蜍,大腦很不發達,當然不能用于神經活動的研究,但在做簡單的反射弧實驗時,則很合適,因為zui簡單的反射中樞位于脊髓,而兩棲類脊髓已發展到合乎實驗要求的程度,且其結構簡單明了,易于分析。
生理特性
許多哺乳類動物與人類一樣,其心率、呼吸頻率、體溫三者成正比關系。發熱時,心率和呼吸頻率都增加。鳥類的體溫比哺乳類的高。恒溫動物的體溫晝夜有一定變動范圍,變動情況與行為類型有關,一般夜間活動的動物凌晨2時至3時是一日的峰值。了解這些與人類的細微差別對具體研究是十分有益的。由于動物的臨床生理觀察指標隨動物種類、年齡以及周圍環境變化而有所差異,因此正常參考值有較大的變動范圍,實驗時應按照實際情況具體考慮。
折疊繁殖特性
哺乳類動物與人類一樣,性成熟、妊娠期和壽命一般是成比例的。壽命越長,妊娠期越長,性成熟越晚。許多實驗動物有一定的繁殖季節,但有的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已發生改變。單胎動物比多胎動物產仔數少,多胎動物中近交系產仔數比封閉群少。這些都是在選擇動物時要予以注意的。
折疊體液成分
動物血液性狀與人類一樣,包括形態和功能兩個方面。一般來說,與功能有關的各種指標之間都有一定,如若紅細胞數目高,那么紅細胞壓積和血紅蛋白含量都會高。體內的排出物有糞便、汗和尿液。鳥類糞便和尿液匯合于泄殖腔一同排出體外,而哺乳類有各自的排泄孔道。尿液的排泄量和濃度與水的攝入量有關。飲水多時,尿多而淡;反之,則少而濃。一般來說,淡水中生活的動物尿液是低滲的,海水中生活的動物尿液是等滲的,陸地上生活的動物尿液是高滲的,特別是沙漠中生活的動物,這種傾向性更明顯。水分供給少的動物尿液以尿酸為主要成分,水分供給充足的動物尿液以尿素為主要成分,而水中生活的動物尿液則以氨為主。尿液的酸堿度因動物食性不同而有差異。草食類動物尿液呈堿性、粘度高,而肉食類動物尿液呈酸性,且有特殊的臭味。